4月4日,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锐召集局党组成员及各事业单位负责人开展紧急会议,在已抽调30人支援东社镇及204国道卡口等疫情防控点的情况下,确定再抽调20名人社党员干部,深入川姜镇管控区,正式开启一线防疫工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支以女子为主力的冲锋小队披上“战袍”,放下家中的老人和儿女,义无反顾进入风险地带,与川姜镇的干部和群众坚守在一起,在战“疫”一线日夜奔忙,加快了防疫线的构筑,谱写了与川姜休戚与共、并肩奋战的抗疫赞歌。
“一起进川姜!”
4月4日,清明假期的第二天。接区委区政府通知,区人社局需要立刻集结一批人社干部支援川姜,配合川姜镇政府进行防疫工作。在接到任务后,我局迅速发动,火速集结,当天中午便组成一支20人的川姜小队,由何静副局长带队前往川姜对接工作。川姜镇本是一座繁华的家纺城,连接主城的道路川流不息,各类家纺店面鳞次栉比。而如今,原本热闹的街区俨然成为“无人区”。正是在这偌大的“无人区”,人社干部需要完成家纺城核心区东区14条道路的静店、敲门及扫街行动,以及重点管控线巡逻、巡查督导等工作。此外,人社干部们还需前往启江村、斜桥村和望海台村,协助多轮全民核酸检测,维护现场秩序。截至目前,我局共巡街封店1405家,登记未离店人员132人,接听12345热线约40条,协助川姜镇纪委完成14个村点的防疫督查,派出112人次支援启江村等3个村点的核酸检测工作。
“我原本也是不怎么走路的人,现在每天的步数都快达到两万。”副局长何静笑着说道。4月初天气已然回暖,尤其到了中午烈日当头,何静主动让队内的“小年轻”在办公室内录入数据,自己顶着骄阳,以身作则,对沿街店铺挨个敲门、静店、登记。因形势变化,镇交办的防疫工作不时调整,加上人员时有轮换,为确保人社局支援川姜镇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何静牵头制订了《人社局援川姜镇防疫工作需知》,就参与相关防疫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有这样一位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的领导带队,川姜防疫组的干部们不仅倍感安心,更被她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和激励,每个人都充满着斗志和干劲!
人才中心的顾霞是局内公认的知心大姐,平时的她温柔贴心,同事们遇到任何困难都会主动帮忙解决。疫情当前,顾霞更是主动靠前,不仅参与了东社镇各项防疫工作,更在川姜镇的防疫行动中主动兼任联络员,和镇内各村对接工作。每天完成防疫工作后,顾霞都会积极协助带队领导,联系并安排好第二天支援川姜的名单。由于川姜镇属于管控区域,防控工作尤为复杂,援川姜防疫组每天都有可能接到不同的防疫任务。顾霞需要随时根据任务变化,及时将调整后的集合时间和队伍分工传达到每一位组员。
“明天值班的同志记得带点食物和水,穿上平底鞋,做好防晒。”“核酸点的同志们记得带上更换的衣物,尽量往阴处站站,脱换防护服的时候不要感冒。” 尽管自己的背已湿,腰已弯,关节因长期站立而疼痛难忍,顾霞还是时刻关心和呵护着身边的同事们,甚至为回不了家的川姜干部带去大包的零食和崭新的衣物。“霞主任,我家这边封路了,该怎么到达集合点?”“霞主任,我们自己的核酸检测在哪里可以做?”在防疫群内,顾霞不断耐心解答着组员的问题,是大家真正信任和爱戴的人社大姐。
信息中心的秦益新是组内为数不多的年轻小伙之一,平时不声不响的他,做事却特别认真仔细。每次拼车前往川姜时,秦益新都主动担任驾驶员的角色,开着自己的车,将大家安全载入目的地。静店工作时,他仔细记录着每一家店的封闭情况和留守店员的个人信息;核酸工作时,他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让同组的姑娘们休息更长时间。
“一起进川姜!”这不仅是区人社局党组对人社干部喊出的口号,更是这20名防疫组员们发自肺腑的宣言:“对!一起进川姜!”
“赶过去正好!”
“明天结束的早,我回家吃个晚饭赶过去正好,不打紧!”4月8日下午五点半,邢智峰刚刚结束川姜镇的巡查督导工作。尽管9日晚8点还要赶往东社镇卡口执行4个小时的值班,他仍然坚持第二天上岗。邢智峰是区人社局综合执法大队的大队长,平日里为了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日夜奔忙,逢年过节留守单位,对于他来说只是家常便饭。此轮疫情,邢智峰既负责了东社镇卡点查验的工作,又赶到川姜镇,及时对接村镇任务,主动抗下重活累活,在川姜一线连日作战,是同志们公认的顶梁柱。4月9日,川姜防疫工作临时变更,原本早晨8:20的集合时间提前至6:20,工作内容由巡查督导变为核酸点支援。邢智峰依旧揽下工作任务,准时准点赶往望海台村,披上“大白”,维持现场秩序、协助核酸采样。一天下来,人社干部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疲惫和高温使得大家不得不一小时轮一班。到晚上终于可以回家休息的时候,邢智峰只是匆匆吃了一口饭,就奔赴东社镇卡口,换上蓝色防护服,开始了查验汽车的值班任务,令同志们敬佩又心疼。
“我家就住在川姜镇,既然不能去单位和卡口,就让我加入你们的防疫团队,正好为家乡做点贡献。”家住川姜镇的张永亮是局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科的副科长,由于川姜镇被划为管控区,张永亮不能前往单位处理公务,便向何静副局长主动请缨,成为川姜防疫小组的一员。作为一名转业军人,张永亮深知军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他始终秉持着一名军人该有的激情、气概、斗志和力量,担任起一组的组长,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川姜防疫的一线。接连的高温作战,使他被汗水无数次浸透,即使累到生病感冒,张永亮也没休息多久就主动申请重返岗位,继续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赶过去正好!”这是人社干部们主动上前时说的最多的话。“我家离得近,我赶过去正好!”“我时间充足,我赶过去正好!”事物瞬息,哪有那么多正好,正好的不过是人社干部们都怀揣着为民服务的赤诚真心和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都愿意为了大家挺身而出、无私奉献!
“身痛怎敌家痛?”
4月6日是陆晓锋返岗的第一天。就在两周前,区人社局人事科科长陆晓锋因连日的剧烈咳嗽,查出肺炎住院。出院后不久,陆晓锋便接到通知,需要人事科出2名干部前往川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人事科科长,更作为一名党员,陆晓锋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申请赶往前线。何静副局长考虑到陆晓锋刚刚出院,担心她的身体难以支撑如此繁重的工作,但陆晓锋说:“我们科室已有一名科长支援东社,一名科员的丈夫因防疫工作整月未归,女儿也正值中考的关键节点,我作为一名党员理应上前,我的身体已无大碍。” 4月7日,陆晓锋便带着一大袋中药坐上前往川姜的车。即使是三十多度的高温,陆晓锋依旧坚持穿上“大白”,顶着烈日、冒着中暑的风险,尽职尽责地维持核酸现场的秩序。
工考中心的谢祖彬是川姜防疫组里最年长的一位同志,56岁的他身患多种疾病,本是局领导批准照顾上自由班的对象。可在得知川姜防疫需要人手时,谢祖彬踊跃报名,跟年轻人一样在抗疫一线东奔西走,毫不退缩,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任务。当巡查工作需要添加村支书记的微信时,谢祖彬立刻向年轻人学习相关功能,很快便熟练上手;当组内的年轻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谢祖彬总是主动站出,以自己的丰富经验顺利摆平。
就业中心的单丹平患有哮喘,口罩戴久了就会感到头痛。为了更好地在一线工作,单丹平带着哮喘药,时不时就要摘下口罩,用喷雾缓解症状,再继续全心投入工作中去。
“身痛怎敌家痛?”我的身体并无大碍,但我的家乡正经历阵痛。有人需要守护,就得有人义无反顾。正是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社干部站出来、顶上去,我们的队伍才更坚实,我们的力量才更强大。
“女子又何妨?”
由于前期将大部分男同志调往东社镇或是高速卡口,局内可以分派到川姜的大多都是女同胞,这也是人社局川姜防疫组最独特的一面。巾帼不让须眉,在川姜疫情防控工作中,川姜防控组的女同志们都展示出了“女汉子”的一面。
刁小羽是工考中心的主任,每次统计第二天的名单时,工考中心的同志们都十分积极。“明天让我去!”“记得安排我!”4月11日中午,气温骤然升高到33摄氏度,但核酸检测依旧进行,排队的居民也并未减少。在持续的高温和灼人的烈日下,刁小羽几近中暑晕倒,被同事发现换下后,在休息室内累得趴在桌上直不起腰。“我女儿今年高三,四月初返校封闭上课后,我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防疫工作会影响到她。现在我在前线,女儿在后方,我们正在一起努力,共克属于自己的难关。”没休息多久,刁小羽重新调整好状态,在轮班时坚持换下同事,继续坚守岗位。
同是工考中心的李偲偲也展现出富有力量的一面。在同事们眼中,李偲偲平时是一个“娇弱女子”,体质不好的她经常生病。但疫情当前,李偲偲却变成一名妥妥的“女汉子”。守护封控线时,她慧眼如炬,耐心劝导急躁的居民;维持秩序时,她顶着烈日饿着肚子毫不懈怠,不断提醒居民保持距离;采样登记时,她挺身而上,甚至被捅嗓子后呕吐的居民吐在脚上也一声不吭,坚持到换岗。
“女子又何妨?”没有桌子椅子,我们就在汽车引擎盖上吃饭;没有休息室,我们就坐在马路牙子上休息。即使是生理期的第一天,我们依旧能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大步向前,扛起冲锋的旗帜,阻击肆虐的疫情。
“再远也得来!”
在川姜防疫组,有这么一群逆行者。他们克服重重关卡,从西亭镇、二甲镇赶到川姜,甚至也有家住崇川的同志跨区赶来支援。
许焱坡是职称科的一名办事员,她的科长常驻东社卡口,科室内仅剩自己一人,许焱坡常常需要接连上阵。即使脸颊上闷到过敏发痘,也从未推辞工作,对重活累活也总是一口答应。巡查封控线、督查各村核酸点工作、维持核酸点秩序……家住西亭的许焱坡总是准时准点到岗,积极投入工作。乐观开朗的她是组内的开心果,不仅一直关心着年长的同志,也对更小的组员倍加照顾。“我和我们的科长已经快一个月没见了,但我们总是会互相打气,相信一定能战胜疫情。”
陈海飞和宋亦涵家都住在崇川,每一次来通州都是一场“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我家住的远,每次都早点出发。”“虽然高架上的路比以前更加畅通,但是每天都会根据疫情态势封闭不同的出口,有次常走的出口被封了,我还以为要一路开去海门了。”
除了他们,还有家住西亭的徐园园和杨琴琴,家住二甲的陈元圆,甚至有人需要骑着电瓶车往返。但他们从未将路途的遥远当作止步不前的借口,而是将封路的风险抛在脑后,简单整理好洗漱包,做好不能回家的一切准备,义无反顾赶往川姜。
随时待命,听从调遣。这是人社局援川姜防疫组20名防疫骨干连日来的状态。在川姜按下“慢性键”的同时,人社干部们按下了“快进键”。他们拧成了一股绳,倾心倾力,共同为早日战胜疫情而不懈努力,这就是区人社局支援川姜防疫小组的战“疫”群像。
区人社局供稿(宋亦涵)